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化学沉淀絮凝剂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作用与物理作用的协同效应,实现水中悬浮物、胶体颗粒及溶解性污染物的聚集和分离。其核心机制可分为以下两类:
电荷中和与电层压缩
絮凝剂(如无机金属盐)溶于水后释放出高价金属离子(如Al³⁺、Fe³⁺),中和悬浮颗粒表面的负电荷,降低静电斥力,使颗粒脱稳并相互靠近14。
金属离子还可压缩胶体颗粒的双电层厚度,进一步减少颗粒间排斥力,促进凝聚。
化学沉淀反应
铁盐/铝盐与磷酸根结合生成磷-金属沉淀(如FePO₄);
石灰(Ca(OH)₂)调节pH,使重金属离子(如Cu²⁺、Pb²⁺)生成氢氧化物沉淀。
金属离子与溶解性污染物(如磷酸盐、重金属离子)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难溶的沉淀物。例如:
水解生成胶体吸附
金属离子(如Al³⁺、Fe³⁺)水解生成氢氧化物胶体(如Al(OH)₃),通过吸附作用捕获细微颗粒,形成“网捕"效应。
桥联作用
有机高分子絮凝剂(如聚丙烯酰胺PAM)通过长链分子吸附多个颗粒,形成“桥梁",将分散的颗粒连接成大絮体。
吸附与架桥协同
无机絮凝剂(如PAC)通过电荷中和使颗粒脱稳,随后有机絮凝剂(如PAM)通过长链吸附巩固絮体结构,增强沉降性能。
颗粒碰撞与聚集
搅拌或水流剪切作用下,脱稳的颗粒相互碰撞,通过范德华力、氢键等物理作用形成更大絮体,最终沉降或被过滤去除。
化学沉淀优先:金属离子先与溶解性污染物反应生成沉淀核,再通过絮凝剂将沉淀颗粒与悬浮物共同聚集。
复配增效:无机絮凝剂(如PAC)与有机助凝剂(如PAM)分步投加,前者压缩双电层,后者桥联絮体,显著提高处理效率。
环境条件依赖:
pH控制:化学沉淀需特定pH范围(如重金属沉淀需碱性条件,铝盐除磷需中性偏酸);
搅拌强度:快速搅拌分散药剂,慢速搅拌促进絮体生长。
重金属废水:投加石灰调pH→硫酸钠沉淀Cu²⁺/Pb²⁺→PAC+PAM絮凝。
市政污水除磷:FeCl₃生成FePO₄沉淀→阴离子PAM助凝。
砷/氟去除:钙盐(如CaO)生成CaF₂沉淀→铝盐共沉淀砷→PAC/PAM强化絮凝4。
化学沉淀絮凝剂通过电荷中和、化学沉淀、桥联吸附等多维度作用,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。其优势在于适应复杂水质(如高浊度、含重金属或有机物),但需精准控制投加量、顺序及环境条件(如pH、搅拌),以避免二次污染或成本浪费。
上一个:絮凝剂如何实现絮凝作用?
下一个:如何提高清洗效率
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里坦镇石疙瘩村